产品中心
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年味也愈发浓厚,“买年货”作为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成为了阖家欢乐、万家团圆的重要象征。回首过往,从鸡鸭鱼肉、炒货果品到数码家电、家用汽车,再到休闲娱乐、旅游过年,从凭票“定量买”到线上线下“任性购”,“年货”发生了巨变。
今年,你家的“年货”到位了吗?你选择了怎样的过年方式?有人感叹,“年货”多了、“年味”却淡了,其实,“年味”从未淡去,人们一直以来都在新春佳节里,感受幸福生活、获得心灵满足。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响应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这何尝不是人们为了更美好生活而做出的“时尚选择”。
如果说过年是一种仪式,那么年货则是这个仪式的载体,它最先唤醒人们对年味的感知。
每一份年货背后都是一份喜悦,一份祝福,一份年味,一份家味。互赠之间把情感传递,叙述这一年的欢喜。
每个年代都有不一样的回忆,今天我们就和你一起,重温那些年渐渐在我们记忆中淡去的年货。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所有东西都是凭票供应。不少60、70后的记忆中,应该还有那些凭票供应的年货记忆。
每逢过年,家里大人们都会找出一年攒下来的粮票、油票、面票、布票……一张张捋好,揣着去店门口通宵排队买年货,这也算是一年中普通家庭的最大开销了。
那时候的人们对“年”的诉求也简单得多,孩子们盼着过年,只因过年能吃肉,穿新衣。
渐渐的,人们对年货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吃,对穿和用也有了更多要求。大人们过年流行买皮装,孩子们则希望得到一双“双星牌”球鞋。
除夕时,十几口子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年夜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特别热闹。过年的时候有鸡鸭鱼肉吃了,而且家里的每个成员都会置办新衣服,小孩子还有压岁钱……那时候过年的礼物还是很传统,也就是糖、饼干、水果之类。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看春晚也成为了全家人最期待的时刻。那会儿,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是80年代一景,《难忘今宵》也通过电视家喻户晓。再后来,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添置新家具开始走进普通百姓家,这些成为当时重点置办的年货种类。
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
进入90年代中后期,生活每天都在翻天覆地更新,凭票已成往事,过年新衣成了标配,孩子们最爱的年货就是糖果和压岁钱。
相机配彩色胶卷、大白兔奶糖取代水果糖、VCD和大哥大更是年轻人最钟爱的年货之一。
与此同时,年货的文化味也渐浓,送明信片、贺年卡和挂历渐渐流行起来。贴春联、放烟花,一个倒贴在家门口上的大“福”字,都成为了年货新宠。
90年代,各种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逛商场、到菜场买年货成为人们的首选。一些开架式超市悄然出现,买肉也“喜瘦厌肥”了。除了传统的瓜子、糖果、花生之外,还会给小孩子买泡泡糖、膨化食品等零食。
进入21世纪,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海外年货、旅游产品、智能产品的“新三篇”走入百姓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成了这代人的年货新宠儿。而办置年货的主流方式也变为了电商渠道,动动手指,足不出屋便可淘尽年货。
不论哪个年代,也不论年货是什么,其实都是一份年和家的味道,每个家庭都在一系列仪式里传递着脉脉温情。
春节将至,年味愈浓,街道两边的树木都披上了彩灯,把城市的夜晚装扮得耀眼炫目,来来往往的人流车辆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年来了!
年味,是屋檐下风干的腊肉;雪夜里温暖的红灯笼;鞭炮后弥漫在空气中的火药味;
是二舅家藏着的一口老酒;三姑揣在兜里的大红包;奶奶包在饺子里的铜钱;爸妈贴在窗上的倒福……
年味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味道,可年货的味道,却记得分明。果干蜜饯、酥饼甜点、酱味卤香、肉脯坚果……那是童年最深刻的过年滋味。
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符号。置办年货,蕴含着辞旧迎新的心愿,饱含着期盼新年的喜庆。
70-80年代,我们靠粮票、肉票……去换年货。那时的我们望眼欲穿的盼望过年。过年,意味着置新衣、有糖吃……那时的我们,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愿望。要是父母赶集买年货,我们可以高兴一整年。
而今,各种购物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少了儿时那种买年货的欢喜与激动。但,不管怎样,我们对于年货那一份情感终究未变。
除了年画、对联,灯笼果盒也算是家中年货中不可或缺的点缀之一吧,也是每个孩子儿时记忆里的百宝箱吧。旧时的果盒做的最好的要数都福建大漆捧盒,用彩绘描金,打开以后分成若干的小格。果盒的放置也有一定的学问,盛蜜饯的果盒一般会放金丝蜜枣,顺橄榄,白糖杨梅,大福果等南边的干果,粗些的果盒会放杏脯,瓜条,醉枣等北京的干果,而硬盒干果盒则会放栗子啊,榛子,核桃仁等南北山火。蜜饯类干果一般不与硬壳果同放一盒,因为硬核果类受到蜜饯潮气的影响就会失去它的酥脆。另外还有大型的攒盒,专门放置一些下酒的冷菜。从果盒便可以体会到年味的丰足和多样。
酱肉和炖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酱肉吃的是香料味。这其中门道就多了,现在大家可以买直接配好的香料,而过去的人把蔻仁,砂仁,冰片,丁香,草果,甘草等一一配成,才能有尚好的香料。另外,酱肉最好吃的部分肯定是腱子,腱子有劲儿,里面全是筋,是最好的。但腱子必须和肉块一起,选上等的牛肉,肉里的油流出来滋润到腱子,那么整锅酱出来才会香。
南方人是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但无论如何汤圆还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成为南方人过年的食俗之一。汤圆意在团团圆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汤圆或荤或素,或大或小。最小的是酿园子,用糯米搓成小球,下在酒酿里,有的则需要同切成小丁的年糕一起下入,代表着“圆”和“年”的意思。北方则不同,北方人则把汤圆称作元宵,将馅子用用江米摇出来,到了元宵节才吃。
蒸食在旧时满族年菜中就是必备主食。老的习俗是一般都会大年二十八和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蒸馒头”对于新年有着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旧时的馒头比现在讲究,既要好看也要好吃,这样和邻居交换时才会有面子。馒头包括了画卷,花糕,豆包,糖三角。山东人过年要做大枣饽饽,山西人要做枣花糕,河南人则要蒸发面包子。春节时,记得在馒头上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
早年间的北京城每到年关,就会有所有的东西两会(即东城龙福寺和西城护国寺),那时,整条街都飘满花的清香,让人至今也很难忘。现在过年的花卉市场不打烊,总是热闹非凡。腊梅,银柳,绿萼,干枝梅,还有像迎春,一品红,香橼,佛手,都是过年时的大热门。广东人则喜欢金橘,金橘不但漂亮,菜头也好。过年最主要的案头清供是水仙,过年真的不能少了水仙和红豆。水仙花可以从腊月的二十四五就开花,一直到正月十五。花卉不得不说是,是我们每个人给予新一年的好寓意,为我们的年味添加一份喜庆。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