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黄金周”回来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数据,春节假期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各地热门景区“人从众”再现,多地景区门票售罄。重庆洪崖洞、磁器口、朝天门码头等热门景区也在社交媒体频频出镜,据重庆市文旅委统计,重庆市过夜游客接待人数为124.93万人次,同比增长38.4%,恢复到2019年的90.2%。
作为体验性、服务性、流动性强的消费活动,文旅经济的表现是衡量市场信心的“晴雨表”,是体现社会内需活力的“温度计”。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让文旅市场尽快回归常态,既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波旅游带动的消费回暖,为促进消费者消费、改善市场主体的发展预期打了个好样,也让2023全年的文旅市场表现更加令人期待。
经济复苏,文旅先行。文旅经济链条长、牵涉面广,融合三次产业,关系千千万万就业人口;文旅经济关联度强、参与度高,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密不可分,在不少省份的经济大盘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要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并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文旅经济就是增加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的有力抓手,春节期间文旅市场“总体回暖,热点更热”的可喜局面,也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基本面的一个生动缩影。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市场主体有信心,才会更有动力谋发展、谋创新、谋突破;消费者有信心,才会释放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文旅市场的“满血复活”,不可能只靠春节假期的“报复性消费”一蹴而就。市场的恢复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政策支持。旅游产业政策要及时从之前的纾困转向对旅游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引导以及激励撬动消费者消费意愿上来,在抓好规范市场秩序等基础工作的同时,也要引导地方和市场主体围绕消费者需求和体验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不断优化旅游市场软硬件支撑,创新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更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游客有更多选择,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发展的脚步踏得越实在,迈向未来的信心就越足。
在扩大消费和繁荣市场的同时,也要防止旅游目的地和市场主体以损害旅游者权益和降低游客满意度为代价追求短期繁荣。春节期间,“西安街面馆宰客”“洛阳老君山游客退票难”等事件,反映出一些地方的文旅经济发展思路依然是“人山人海吃红利,圏山圏水收门票”的“一锤子买卖”。对于这样有损游客权益、有损地方形象的个案,就要严处、快处,以诚意重新换回信任。
寒冬正在过去,春风不会失约。创下三年来新高的春节假日旅游市场为2023年文旅经济“高开稳走”奠定了大好开局,为提振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彩头。无论是文旅经济还是其他产业,都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好“内功”修炼,积极投身竞争,为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转型升级、实现创业创新、满足群众需求贡献力量,共同绘就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经济社会发展图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