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假期优化调整无疑是代表委员提案议案中的热门话题。有的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元宵节再放假1天。有的建议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
这些建议无一例外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为何假期调整这么受关注?这背后其实是公众的期盼,也是发展现代休闲业态、促进假日经济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全年法定节假日安排,减去原本的周六日和调休,2023年各节日累计实际放假时间为11天。
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两会期间,其将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元宵节再放假1天,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聚或是旅游放松,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知道春节是我们传统节日里面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想回老家,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要更多的时间让这些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国务院已发文表示2025年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我想,我们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那这个现代化里面肯定有文化的现代化。“李楚源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他看来,春节需要忙的事情太多,前期需要购置年货、打扫卫生、贴春联、包饺子;后期需要守岁、拜年、祭祖、走亲戚……看似七天的长假,很多人过个年感觉比工作还累。很多年轻人不想为此折腾,都选择不回家过年,由此加剧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二是方面,他坦言是从高质量发展要扩大内需的角度考虑。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酒、饮料及茶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7%。假日经济带动消费的潜力巨大。
“春节期间,大家消费率还是很强。假期延长两天,可能增加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要,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春节七天假期还是有点短,因为比较路上比较拥挤,路程都要花掉一两天,剩下的时间就不多,所以不够尽兴。春节长一点,其实有利于后面大家投入工作。”李楚源进一步分析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建议,将春节3天法定放假时间延长至5天或7天,加上前后两个周末调休,使连续假期达到9天。同时,放宽对各行业、各工种及不同岗位的假期安排限制,让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可以根据大多数职工需求安排假期。
同样是关心春节假期,有代表还希望取消调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春节法定假期放5天,取消调休制度,凑出一个9天长假。据了解,该代表也曾在2019年全国两会提交过关于延长春节假期的建议。
比如考虑到在中国的传统里,春节一直到元宵才算结束,李楚源还建议对于元宵这样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增设1天假期,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聚或是旅游放松,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建议系统性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他建议将每年的重阳节设定为法定节假日,鼓励企业设立孝亲假,让子女有更多时间关注老年人的陪伴需求。
据悉,目前的假日制度源于1999年国家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三天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长假,并一直延续至今。
“已经过去24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议可以适时对假日制度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李楚源说。
法定节假日之外,还有代表委员建议调整周末双休日,如建议“隔周三休”,或者“每周实行单休日,每月末连休五天”,引来网友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建议,适时调整“双休日”,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即首周休息一天,次周休息三天。在他看来,这样做既保障了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提供了全年多个分布均衡的“三天小长假”,还能助力分散休假、缓解旅游高峰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宜宾学院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魏琴则建议,每周实行单休日,每月末连休5天。魏琴认为,这样每月都有一个小长假,如遇法定的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节等,当月还可连休6天,而国庆节和春节两个大节可连休8天,如再将前后两个单休日算上,可连休10天。魏琴表示,这样调整之后,既没有增加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没有减少全年工作上班时间,还能方便大家出境旅游,有时间多回家看看。
据了解,1995年5月1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实行一周双休制,即俗称的“大礼拜”,双休制的推出,当年是中国一项重要的职工福利的改革。
对于涉及调整双休日的建议,有学者认为,这类建议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代表委员积极思考的行为应当“点赞”,但国家休假制度改革需要通盘考虑。公众则看法不一,有人赞同更多“小长假”,也有不少人抗拒“单休”的代价。
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反映,体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政治生态和精神特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关联到经济社会的多个层面。这意味着在“该怎么放假”的问题上,一方面,国民一般都希望假期安排能够更从容一些;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不考虑可能牵涉到的各种影响。
早在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表示,法定节假日假期长短的设置,需要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假期增加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生产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当时的这份答复里,人社部还计算了我国一年的总假期是115天,另外还有5-15天的带薪休假,认为这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时间过去了5年,当年的放假安排是否还能适应于当下的形势,不妨讨论。围绕春节假期,人们希望适当延长,以体现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意义,则是一个事实。
众所周知,长假调休一直作为一个特色而存在,但这种前拼后凑的方式近年来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公众普遍反映,调休打乱了生活节奏,调休后超长的工作时间让自己的身心都难以适应。
取消调休,适当延长假期,代表委员的建议是对公众期盼的一种呼应,获得高关注度在情理之中。
在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迭代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其中列出了10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以社区为中心打造休闲生活圈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优化假日结构,适当延长假期,既有利于提升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国民旅游休闲质量,同时也是发展现代休闲业态、促进假日经济的必然要求。
正如熊水龙在解释其提案时所说,推行“隔周三休”,尽管不是一个很大的变动,但相当于一个月释放出了两个小长假,无疑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个性化的需求,有利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幸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助推扩大内需、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至于假期安排变化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生产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当然也不可忽视。但计算一下很容易发现,如果上述代表委员的建议得以实行,国人的总假期也不过增加了两天而已,相信其影响应该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