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春节联欢晚会上,黄绮珊和希林娜依高的一首《是妈妈是女儿》感动无数人,被网友评为年度最催泪歌曲,很多人表示边哭边听完这首歌。
这首《是妈妈是女儿》里面有一些这样的歌词,透露出多数家庭亲子沟通的最大弊端。
“我的孩子啊,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
每一句都来自于母亲的真心话,却又每一句都透露着妈妈的“啰嗦”,妈妈已经渐渐跟不上孩子的脚步,只有“啰嗦”才觉得自己参与到了孩子的生活中去。
“没有按时吃饭,忙碌不是我的错,如果让你知道,却会令我很愧疚,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
对于已经成年,拥有了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来说,可以慢慢感悟到妈妈唠叨里满藏的深深的爱。
就像是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中,当母亲离开自己回到老家时,淑霞才意识到母亲曾经的唠叨是多么动听。
当母亲再度回到自己身边,她抑制不住的满心欢喜,直言母亲的唠叨比那诗歌还好听。
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唠叨就像是套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令人痛苦不堪。
或许他们还很弱小不知怎么反抗,所以在面对劈头盖脸的唠叨时,他们只能默默忍受,但是在他们心里,肯定已经喊了无数遍“够了,快停下吧”!
我们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指引和教育,我们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所以我们控制不住地去唠叨,去重复那些大道理。
放过孩子吧,无休止地唠叨只能让孩子更加自卑,更加怀疑自己,更加的不快乐。
当孩子错或者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急于解决问题的家长,总是采用“唠叨”这种看似行之有效实际却没有丝毫积极作用的方法。
家长们试图用说教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付出有多么不易,让孩子们理解自己都是为了他好。
突然有一天,爸爸妈妈再也不夸奖自己了,再也不叫自己宝贝了,随之而来的是令人窒息的唠叨和责怪。
“你说你怎么回事,我天天晚上陪你做作业,给你改作业,你都是怎么学的?啊?就考这么点分数!”
“我一天天的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给你辅导功课,我容易吗?你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大人呢?”
“你看看人家某某某,同样是学习,为什么别人次次考第一,你就非得垫底呢?”
唠叨,是孩子听到过这世界上最嘈杂的声音。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必定会对他的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普遍降低,为什么抑郁呈现低龄化,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为什么总有孩子在离家出走?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忍不住说一句再说一句,说一遍再说一遍,生怕孩子没听进去。
可结果却是,父母越是重复,越是唠叨,孩子越是听不进去,反而更激发了他们的反感和叛逆。
作为家长,在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时,要放松心态,学会抓大放小,对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父母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不要把自己搞的紧张兮兮的。
自己先放松下来,才会给孩子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与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喜欢聆听父母的声音,喜欢与父母交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有很明显的变化。父母不能要求孩子立马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更不能要求孩子一瞬间就接受自己灌输的所有大道理。
所以,做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学会等待,静待花开。要允许孩子去试错,去亲身体会。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能跳跃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往前走。比如自理能力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文化素养的积累,都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几句唠叨就能改变的。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全新的语言信息输入时,对大脑的刺激是最大的,产生的印象最深。如果同样的内容被不断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抑制
有些夫妻之间吵架喜欢翻旧账,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也喜欢翻旧账,尤其是唠叨的父母,可以从当下的事情一直扯到孩子出生。
父母教育孩子,不做唠叨爸妈,那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事论事,切不可翻旧账。
翻旧账就是在一遍遍带孩子重温错误,一遍遍强调“你可真差劲”。这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降低他们的自尊水平和自信心。
父母翻旧账次数多了,唠叨多了,再也无法忍受的孩子就会表现出一副“反正我在你们眼里一文不值,还管什么”的架势,当矛盾升级,叛逆升级,再想挽回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与孩子的沟通,是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因为语言不仅仅包含内容,还在传递父母的态度和语气。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