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七,在洛杉矶中国城举行的“金龙大”中,美国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萨(中)身着唐装“拜年”。本报记者 张玉薇/摄
从纽约帝国大厦点亮红黄两色彩灯到30万人挤爆伦敦中心街区盛装庆春的狂欢,今年的海外“春节热”再度升温,以至于国内人士呼吁,“外国年味更浓,春节该保卫一下了!”到底海外“春节热”热到什么程度?春节摇身一变成了别人的“洋节”,但是否真的到了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在中国受追捧的程度呢?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曹卫国发自洛杉矶戴维学习中国武术已有5年,今年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在“金龙大”——美国洛杉矶一年一度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活动中表演了自己拿手的武术项目。
当地时间2月25日,在市中心的传统华人聚居区中国城,近1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这一盛大活动。
“美国是一个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社会,每年的中国农历新年已经成为洛杉矶各族裔人们聚在一起欢庆的又一个共同节日。”戴维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在兴高采烈的队伍中,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萨等当地官员坐在花车上向街道两旁的华裔及其他族裔民众频频挥手,用简单的汉语向人们祝贺新年。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华人在美国社会中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春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受到美国主流社会愈来愈多的关注。记者在“金龙大”的现场看到,不仅在观众人群中有许多扶老携幼的白人、黑人及西班牙裔家庭,在的表演队伍中,来自其他族裔人士的面孔也比比皆是。负责组织今年大的中华总商会的金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近年来“金龙大”的表演者和观众中,有至少一半是来自华人社区以外的人士。
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场合向华人社区致以新年祝福,对为美国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表示敬意。
继美国纽约州在几年前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后,加利福尼亚州和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华裔议员们也正在准备提出将春节定为当地公共假日的提案。华人社区甚至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而更多的普通美国人也正在对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目前每年有数千个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孤儿,为了让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些家庭成为对春节最有兴趣的一个群体。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他们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如挂中国结、红灯笼、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年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年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但是客观地讲,真正过春节的非华裔的美国人在美国社会还是少数,他们大多和华裔社会或中国有着某种联系。
记者在春节期间遇到迈克·桑斯时,他正在中国城一家中餐馆吃饭。没有任何华裔或中国背景的他自己也承认,春节对他来只是一个品尝中餐美食的“借口”,其实大多数美国人对春节只能说是“感兴趣”而已,并没有当成他们自己的节日,至少现在是这样。
春节要真正在美国“飞进寻常百姓家”,还要面临文化的挑战。过年“斯文不如热闹”,也许正是春节这一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一些美国人告诉记者,人们喜欢看、放焰火,尽管他们可能对这些传统没有深刻的理解。
春节在英国之所以能享受如此高待遇,其实是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贡献分不开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沈昌胜发自伦敦中国农历新年期间,英国首都伦敦的空气中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年味儿。看着老外们乐此不疲地念叨“恭喜发财”、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甚至连伦敦的核心城都以与中国“沾亲带故”为荣,身在异国的中国人不禁有“龙腾伦敦”之感。
2月18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伦敦庆祝“中国年”活动达到高潮,约30万人挤爆伦敦市中心数个街区,参观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舞龙舞狮的盛装巡游早晨从泰晤士河畔出发,行经用中国红灯笼装点的特拉法加广场、莱斯特广场,抵达唐人街,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当约3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华人)大年初一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的时候,现场华人的自豪之情可谓被宣泄到了极至。在英国诸多主流媒体最近两周有关中国农历新年的报道中,“上镜率”最高的词汇也是“恭喜发财”。这四个简简单单的方块汉字传神地表达了中国经济走出国门正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实惠。
初探伦敦近年来大闹中国年的背后原因,中国经济热是促使伦敦这座国际中心城市的政治和精英们屡屡拿中国“说事儿”,并不遗余力地“推销”中国的主要动因。《时报》2月15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不无感概地说:“在中国农历猪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周里,城里可谓到处都是中国。城上至市长,下至普通从业人员,人人都在谈论着中国,都希望能分享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成果。”
将春节呈现的“国际化”趋势看作是中国国力上升的结果,这对于许多热切盼望中国强大的人士来说,无疑令人振奋。但如果认为春节的“国际化”只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力的上升,则未免不够全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同一个问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关涉各民族能否在今后安身立命。从这个角度出发,“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信念日益为人们接受。因此,内含和谐团圆的价值追求,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春节文化,才会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
在伦敦欢庆中国农历新年的人群中,身着唐装的苏布里对中国的和谐文化颇有研究。他说:“你丝毫不用担心中国会像英国、西班牙和荷兰那样统治世界。读过孟席斯所著《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人都知道,中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超级大国了。他们在1421年修建的船让西班牙人的战舰看起来就像小渔船。中国人发现了世界并绘制了世界地图,但他们在发现世界的同时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决没有‘接管’、‘统治’这个世界。不幸的是,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落入了坏人之手,从此以后,世界被彻底颠覆了。”
中国经济既已走出国门,中国文化迈向世界便是大势所趋,最能体现中国和谐团圆文化理念的春节无疑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标志。
把中国春节当作正规节日来过的人少之又少,但春节风俗已经成为法国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林晓轩发自巴黎这些天,为了迎接中国春节,巴黎大区内许多街道都装扮一新,不少地方满眼是喜气洋洋的红。不光华人聚居地附近如此,就连巴黎市政府广场上都挂起了中国的红灯笼。该市三区区长表示,除了中国春节外,三区的街道从未为其它国家的节日封锁过道路。
“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传统新年。”春节前夕,法国《欧洲时报》刊登了法国总统希拉克给旅居法国和欧洲的全体华侨华人的春节贺词。
除希拉克外,法国其他政要如2007年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萨尔科齐和罗亚尔也纷纷发表了春节祝词。2月18日大年初一,巴黎市长德拉诺埃身着唐装,与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一起出现在巴黎市政厅前广场上,共同为彩龙点睛,宣布连续第十年的华人春节彩妆开始。法国许多区政府、市政府等机构纷纷组织春节招待会,接待所在地的华裔居民。
同时,法国人正在逐渐成为春节消费的生力军,看、吃中餐、购年货成为不少法国人的习惯。如果说法国人看春节是因为爱热闹,那么在春节前买中国食品、除夕夜去中餐馆吃饭就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除夕夜邀请法国友人一起参加,到吃年夜饭时,饺子刚一出锅,友人们也忘了风度,刀、叉、筷、勺一起上,一大盘饺子眨眼就没了,出手慢的两位女士,每人只抢到个一个饺子,只好细细品尝。巴黎中产阶级聚集的15区的餐馆老板叶先生介绍说:“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要提前订位。”
不过,把中国春节当作正规节日来过的法国人人少之又少。在与春节的接触程度方面,记者的一对法国夫妇朋友走在了前列。2月17日晚,他们在自家举办了一个不小的聚会,邀请三十多位中法朋友共同迎接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这对夫妇到过中国多次,对中国文化、民俗传统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待中国春节如同对待圣诞、元旦一样隆重。聚会当晚,他们在家中挂起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摆上了从中国古玩市场淘来的横匾、字画、雕塑等,墙上贴着大红烫金的对联,客厅里荡漾着欢快的中国民乐。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感染了宾客,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打听起去中国旅游的事情。
这个例子说明了中国节日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扩大,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他们接受中国传统包括节日的可能性必然增大。
不过,应当承认的是,相对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洋节”在中国受到的追捧,中国春节在海外的魅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还需提高在普通民众当中的“知名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