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FB体育 FB体育平台FB体育 FB体育平台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常考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上元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唐韦应物 《清明日忆诸弟》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唐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古意》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唐崔颢《七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惆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宋晏殊《中秋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唐曹松《中秋对月》
别称: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吴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明王灿《客中九日》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宋朱淑真《冬至》
1.(单选题)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元宵的习俗包括张灯、观灯、舞龙、舞狮等。以下诗句和元宵节有关的是:
第二步,“火树银花合”出自唐代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和元宵节有关。火树银花是一个汉语成语,大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拓展】B项: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婵娟在这里指的是月亮,与中秋节有关。
第二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饮雄黄酒、赛龙舟、插菖蒲、吃粽子、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等习俗。
【拓展】A项:剪窗花是春节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节习俗;燃放灯火是元宵节习俗。
B项:饮菊花酒、插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
C项: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放孔明灯是元宵节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贴春联是春节习俗。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惆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一一七夕节
C.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寒食节
D.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节
第二步,B项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通过诗中意象“素娥”“玉蟾”等可得知诗句描写与嫦娥、月亮有关,进而推断出诗句应当描写的是中秋节,而非七夕节。
【拓展】A项: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从“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中得知描写的是夜晚人潮观灯,所以对应的节日是元宵节。
C项: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清明日忆诸弟》,可从“冷食”推测出“寒食”,所以对应节日为寒食节。
D项:出自唐朝诗人曹松的《中秋对月》,可从“秋三五”“蟾盘”,得知诗中描写了中秋时节和满月,所以对应的节日是中秋节。
4.(单选题)下列诗歌各表现了一个传统节日,按节日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第二步,①出自唐代孟郊的《古意》,在文中提到“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因此属于七夕节(七月初七)。
②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文章中的“登高”和“菊花”可以看出,本诗写的是重阳节(九月初九)。
③出自唐代张九龄所作的《望月怀远》一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说的是中秋节(八月十五)作者对亲人的想念。
④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因此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第二步,①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寒食日即事》,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描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二天,每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前后。
②项:“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出自宋朝朱淑真的《冬至》,意思是:葵菜影子相应移动,冬至这天白昼最短;腊梅花儿率先趁着小寒时节即将盛开。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令,时间在每年12月22日或23日。
③项:“昼冕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意思是: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描写的是夏至,时间在每年的6月21日或者22日。
④项:“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出自唐代诗人戴察的《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意思是: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借着刚刚升起的满月,露水泛出闪亮的光茫,闪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素的寒夜。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节气,时间在每年的10月7日到9日。
6.(不定项选择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列选项中属于节气的是:
第二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东100米金宝水晶名城(原沃尔玛超市对面)
友情链接: